网上药店
您现在的位置: 漫步华尔街 >> 漫步华尔街作者 >> 正文 >> 正文

乐学漫步尾恒记人生第一次直播后的感想

来源:漫步华尔街 时间:2020/8/5

今年四月末,在一位学姐的介绍下,我突然接到了一位亲子教育工作者的邀请,作为演讲者之一参加马来西亚一个教育论坛的直播活动。那位亲子教育工作者也是这场论坛的主持人(暂且称他为D先生)。由于是教育论坛,这次的听众多为父母辈的人士。D先生会邀请我,是因为他认为我作为一名90后,又有写作和在书店工作的经验,作为年轻一代的文化工作者,我或许能为听众分享一些新鲜的观点。

由于我从未尝试过直播,心里觉得挺新鲜,再加上D先生的热情邀请,我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准备时间只有短短一周,非常紧凑。我很快就想了一个主题,后来定名为“年轻人如何在迷茫的时代不迷茫”,打算以阅读为主题,与听众分享书店业的近况和读书的意义。这些是我较熟悉也较感兴趣的题材,因此比较好发挥。

没想到,在过后被拉进一个社交平台的群组后,我才知道这是一场有22位老师和分享者在内的马拉松演讲,我们每人只能分享一小时,一共持续三天。我忽然发现,除了我以外,其他的老师竟还有我认识和尊敬的一位长辈卢老师,一些在新马的知名作家和教育家,甚至还有来自中国的老师。看了这个阵容,我立即大惊失色:像我这样的小角色竟然要和这些大人物们一起讲课,而且还要一起出现在同一张海报上?

后悔药没地方买。我心想,既然已经上了“海盗船”,想临阵退缩也来不及了,不如硬着头皮上场,趁此机会打响我直播人生的第一炮吧。尽管我不断在心里给自己打气,但看到不断上涨的报名人数,便感到既焦急又忧虑,生怕没法像其他讲师那样能够回馈观众的期待。随着报名人数不断增加,我的压力也不断增长。到最后,直播开始前一天,报名人数竟已接近一万!

在我分享前,我几乎连续几天几夜都睡不好,一整天都在费尽心思准备演讲的内容。我的讲座还是在最后一天,因此前两天感到特别难受,看着其他老师陆续上场,自己就感到更加焦虑了。而卢老师在第一天演讲结束后,隔天就在家泡一壶茶,悠闲地观赏其他老师的演讲,好不享受,也令我好不羡慕!

经过了令人煎熬的几天后,终于轮到我上场了。但到了那一刻,兴许是有了前几天的准备和排练,我的心情渐渐变得从容而平静。在主持人介绍我之后,就到我个人分享的环节。无论好坏,我当下也没去思考了。我只记得,在分享的整个过程中,我都很沉浸在其中,不知不觉竟讲得超时了。还好我当时的分享是在下午的最后一场,主持人允许我超时。最后,在主持人的鼓励和总结下,我结束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直播分享。

结束后,当我还没有从直播中缓和过来,在房间里发呆时,家人们就已涌进门来为我欢呼,并称赞我说得好。由于精神紧绷了三天,我还心神未定。在那样的精神状态下,我打开了手机的直播页面一看,马上吓了一跳!观看我直播的,竟然有上千个人!而点赞数目也达到了数百人。

兴许是我经验少,生平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,因此感到很惊讶。我再浏览了观众的留言,除了好多熟悉的亲友为我加油以外,还有许多陌生朋友的鼓励。收到这些留言,我突然深受感动:我不以为自己有什么过人的地方,然而有这么多陌生的朋友却不吝惜给我赞美和鼓励,并且愿意花时间来听一个年轻人说他想说的话。

于是,我生平的第一次直播,就在热闹的网络世界和自己欢欣雀跃的心情下结束了。

结束以后,我像往常一般过着平日的生活:完成该做的工作,学习英语,偶尔看看书,以及写作。即便在刚开始时,直播的新鲜感给我这种没见过世面的书虫带来一些亢奋的情绪,我还是很快就平缓下来了。我依旧在自己的生活轨道上,做我该做的事,努力朝目标前进。

在那次活动结束之后,主持人D先生曾对我说:你是那么地璀璨!尽管你是众多讲师里最年轻、资历最浅的一个。我对D先生的鼓励心怀感激。尽管收到了一些外界的赞美,我的心仍如止水一般,只是泛起了一些喜悦的涟漪,作为对那些把目光投向我的人们的回报。

我心里谨记一件事:我还是我。这次对我来说最开心的,主要还是完成了一次令人恐惧的挑战。除此之外,我身上没有太大的变化。同时,令我感到讶异的,是网络和视频结合产生的效果,竟能将平时文字的宣传力放大千百倍,这在我平时简直是不可想象的。

说到直播,其实我对于用这些网络技术来宣传人文的内容一直都很感兴趣。不久前,叔叔还问我:为什么不用直播来介绍书呢?比如说抖音。这确实是现在的大趋势,不只在中国,即便在马来西亚,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也开始用抖音来宣传自己的网购产品。但我还是对叔叔说,目前的我不会开始。对我而言,时机未到。

其实我一向来对视频宣传都抱有很开放的态度,我认为一切声光电影的技术,都是可以为人文的内容服务的。这个想法和我的偶像李敖有关。从高中时,我就开始崇拜李敖。最初我是从他的著作开始认识他,但那时因为身边的资源有限,我只能在图书馆借到几本他薄薄的旧书。而使我受益最大的,还是他的节目“李敖有话说”。由于我在那时还没养成系统读书的习惯,“李敖有话说”这样的电视节目对当时还是高中生的我可谓影响深远。

后来的一些作家评价李敖,都认为晚年的他退步了,并对他在电视上表演的形象感到失望。而李敖真的退步了吗?在他自己看来,他晚年比他年轻时进步了。其实,只要看他早期的作品就会发现,他那时的文字戾气很重,也常有过激的语言。相比之下,他晚年在电视上的形象,则显得和气又幽默(尽管延续他一贯的嬉笑怒骂风格)。更有意思的是,他以脱口秀的形式,将人们不会轻易去触碰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的沉重感,以平易近人的方式传达给大众,这在文坛中是少见的。

积累深厚的学养固然不容易,用浅近的语言将有深度的内容传达给大众,那自然是更大的挑战了,并非所有学者都能轻易做到。所以我觉得,李敖能以其口才,用电视传播的形式影响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年轻人,实则是他生涯上的一个成就。即使是在近期,仍有一些作家放不下包袱,抱有一种文人精英的心理,对视频宣传的技术犹豫不定,那实在还不如年近七旬仍尝试新技术的李敖了,况且李敖做节目还是十多年前的事。

而现在,渐渐有越来越多文化人和书评人拥抱视频技术,有的做电视节目,有的则做直播。有书评人也道出了现在的趋势: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jinbabiwei.com/hejzz/5980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